
今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按照“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战略要求,汉中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带动投资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集中力量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汉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到442.6亿元,水、电、路、管网等基础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其中,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使汉中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等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部开发10年来,汉中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汉中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9.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15.
644亿元,增长了1.57倍;工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91.1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25.1亿元,增长了1.75倍;1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4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0年前的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39亿元,增长了1.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1428元增长到去年的3446元,增长了1.4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年前的4117元增长到去年的12562元,增长了2.05倍;农村人口参加新农合率达到95%以上。此外,西汉高速公路、日处理10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6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园林绿化和“一江两岸”
休闲广场、城市道路、城市公厕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相继建成,使汉中美丽的城市更是锦上添花。
交通运输——打破“瓶颈”千年蜀道变通途近10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为缓解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先后建成了108国道槐树关至洋县、崔家沟至纪寨、滴水铺至回水河,316国道西乡堰口至柳林、城固至西乡、宝汉线汉台潘家河至留坝二十里铺、留坝画眉关至姜窝子、柴关岭至画眉关,210国道镇巴渔渡坝至铁匠垭,210省道姜眉公路汉中段,211省道喜神坝至台子上,309省道勉略路;建成108国道秦岭隧道和土地岭隧道,316国道阁斗坡隧道、秦家坝大桥,309省道芋家垭隧道;完成108国道秦洋段和210国道堰渔段通县油路工程。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连接了南北大通道,把汉中带入成都和关中经济圈,使千年蜀道天堑变浩荡坦途,对汉中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此外,采用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的城褒一级公路和国道108、316、210及省道211、309等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彻底改变汉中市交通落后的状况,极大地缓解了汉中交通瓶颈制约。
据统计,10年间全市累计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总投资达27.5亿元,建成通乡公路143条。其中,留坝至勉县、西乡县茶镇至高川至两河、堰口至大河垭、汉台区宗营至铺镇、城固县桔园至盘龙、董家营至大盘、宁强县大安至庙坝、勉县城关至金泉、略阳县两河口至观音寺、城关至乐素河等通乡公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汉中市以及乡镇的通车能力。从2000年至2009年,汉中累计完成高速公路223公里、一级公路56.5公里,二级公路372.3公里、农村三、四级公路6300公里、桥梁34173.4延米/1066座、隧道10274.23延米/35处,实现了全市7个县区通高速公路、9个县区通二级路、11个县区226乡镇通油路(全市仅8个乡镇还未通油路)。目前,汉中市共有各类公路1437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7.1公里、一级公路56.5公里、二级公路693.1公里、三级公路808.9公里、四级公路972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4.8公里/百平方公里。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汉中段,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正抓紧建设,汉中公路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铁路建设上,西成高速客运专线即将全线开工,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及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已列入国家铁道建设路网规划,正抓紧项目可研编制。汉中机场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就绪。
农田水利——夯实基础形成五大水源工程体系一直以来,汉中市委、市政府把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新建、改建关系国计民生的五大水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工作之重中之重。近10年来,结合汉中市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市上紧紧围绕有效解决洪涝、干旱、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问题开展工作,统筹发展城乡供水、小水电、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产业,取得成效。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4.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26.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25平方公里,新修水平梯地12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8万亩;新增小水电装机16.37万千瓦;水产品年产量达到2.11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2%,解决了12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汉中市坚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0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57亿元,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五大水源工程,汉江平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挖潜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调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水库336座,池塘19641口,总蓄水量达5.07亿立方米;建成主要输水渠道6343条,抽水站1876处,机电井5214眼,提排灌机电装机88.1万千瓦。洋县卡房、南郑县云河、勉县娘娘滩、洋县双龙寺、西乡县小峡五大骨干水源工程陆续开工,并建成受益,完成投资2.48亿元,新增蓄水量5211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7.41万亩。此外,汉中市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市十年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8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8%,年节水5600万立方米;采取“U”型渠衬砌、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建成汉台、城固、洋县、西乡北部浅山丘陵区花卉、药材、林果、茶叶等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汉中市供水保障能力大大提高,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4.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26.1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45%的万亩灌区,生产出占全市粮食总产70%的粮食,为“农业稳市”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甘露工程”、“西部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十年累计投入资金3.33亿元,新建改建各类供水工程千余处,有效解决了123.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使农村饮、改水条件不断改善,受益面日趋扩大。
电网建设——10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汉中电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近10年来,电力电网累计投资35.6亿元。目前,汉中电网主网新增35千伏以上变电站l8座,变压器37台,新增主变总装机容量l88万千伏安。其中,33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96条,总长度770千米。其中330千伏输电线路8回,110千伏输电线路39回。新增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总长度1450千米,配变总台数1502台,新增配变总容量12万千伏安。截至去年底,汉中电网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52座,变压器87台,总装机容量359万千伏安。
其中33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7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152条,总长度2401千米。
其中330千伏输电线路5回,220千伏输电线路2回,110千伏输电线路72回。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总长度4160千米,配变总台数3717台,总容量37.3万千伏安。建成了大唐略电公司l×33万KW技改工程,对陕南电网末支撑和水火调剂发挥了巨大作用。330千伏勉县武侯输变电、330千伏洋县输变电、110千伏老君输变电、110千伏西乡葛石变电站、110千伏镇巴变电站以及西乡县曲江洞水电站、城固县狮坝水电站等工程建成投运,满足了城区用电负荷增长需求,优化了电网结构,改善了全市的用电条件。目前,略电330KV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汉中电厂2×100万KW火力发电项目已经省政府同意,开始进行有关前期工作。
城镇建设——汉中城市品位提升越发靓丽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让汉中市华丽转身,变得越发靓丽。
近10年间,汉中市累计用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31.2亿元(不含由交通、水利部门的投资),建成供水设施249个,村镇供水站41座,铺设各类供水管道1289公里,建成各类村镇道路899公里、498万平方米,安装道路照明灯4240盏,铺设排水管208.64公里,铺设排水暗渠86.62公里,建成公园绿地28公顷,建成公厕267座以及生活垃圾中转站75座,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同时,汉中市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了南北桥头广场、石马立交桥、汉江城市桥闸、市污水处理厂、市垃圾处理场江北场、汉中市中心城区西片污水截流干管工程、汉中高速客运汽车站、勉县三国文化广场、城固县新世纪广场、张骞通西域文化广场、宁强县中心广场、玉带河景观桥、镇巴县锦源广场、文化长廊等项目。天汉大道、南团结街、益州路、南郑大道西段等一批城市道路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汉中城区道路建设滞后局面。同时,汉江城市桥闸回水段北岸防洪续建工程、滨江绿化景观带工程陆续建成,城市园林、景观等建设也取得新成效,“一江两岸”工程成为汉中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